台中市中山公園
創設於清光緒十六年(西元一八九0年),
俗稱「台中公園」,佔地約十二公頃,
中山公園是台中市唯一自日據時代即已設立的公園。
台中公園裡有兩處清朝的歷史遺跡。
一是台灣省城大北門城樓~望月亭,
『清光緒十五年(西元一八八九年)八月,
臺灣知縣黃承乙奉命到臺中監造城廓,
以士紳吳鸞旂總理,
先建八門、四樓,八門之一的大北門,叫坎孚,
就在今天中山公園正門附近。
日據時期,拆毀台中城牆時,
僅截取北門的城樓,移建於園內舊砲臺山的左側。
城樓上有知縣黃承乙先生所題『曲奏迎神』匾,
(昔日北門外是墓地,迎神是敬稱)依然懸在。』
望月亭即是當年的北門城樓。
一是吳鸞旂公館更樓,都建於晚清時代。
這座更樓是公館的外門樓,為紅磚造二樓建築,
樓上是供巡守休息的門房,樓下則是進出公館的大門。
更樓又稱「鼓樓」,
俗稱「譙樓」,用來巡守,並敲鑼報時。
吳鸞旂公館約在1980年代拆除,
改建為百貨公司(台中後站,德安百貨現址)。
台中市政府將更樓部份遷建於台中公園內,
於1983年完工,為目前台灣僅存的唐山式更樓建築。
台中公園裡,日月湖上的湖心亭,
日治時期曾有「弘園閣」、「香閣」之稱,
為雙併式尖頂涼亭,亭子水面下以混凝土柱支撐,
平台以上樑柱以木架為主結構。
外圍護欄架設的是鑄鐵式欄桿。
主柱上亦設鑄鐵造燈架。
屋頂尖端以四脊圓弧交又為頂高設計之造型。
是為1908年11月24日
在臺中舉行的「臺灣縱貫鐵道全通式」而建,
做為鐵路開通的紀念建築物,
並且也是來台灣主持的日本皇室閑院宮載仁親王下榻處。
湖心亭經多次修建,
1985年修繕時,
一度改為鍍鋅鐵皮瓦,表面漆以紅色油漆。
台中市政府於2007年10月19日再度修復完成。
其中最大的改變,
是湖心亭的屋頂由原本的紅色屋頂,
經古蹟修復委員會討論後,
恢復至銅瓦時期的赤銅色屋頂。
(以上資訊皆自網路摘取)
銅瓦雖不及紅色屋頂顯眼,
在灼熱的陽光下,銅瓦閃爍發亮,
是不容忽視的耀眼!
公園外圍,商業大樓林立,
拍照取景都要費點心思,
尤其在大太陽下,要冒著被烤熟的風險。
中山公園雖然一直就在那兒,
卻很少逛到這裡來,公園外頭車水馬龍,
公園裡寧靜是避暑的好地方~
只是……
某些特種行業的人,常年在公園裡流竄,
想在公園裡放鬆休息一下,
沒有人陪伴,就算是大白天,也會有人來~搭訕,
非假日,不大有人愛來,
假日,公園又成了外勞集會點…………
羊年的主燈~三陽開泰,也是公園的一景~
公園正門邊,
幾棵木棉,棉絮飄撒一地,
一點涼意也沒的~六月雪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