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  


漓江山水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漓江邊上古渡船頭


世外桃源~利用自然景物再加上人工精心策劃的遊園區,


世外桃源~有陶淵明夢想的田園風光


桂林七星公園裡的~花橋

  在七星公園西面,橫跨小東江與靈劍溪會流處。原名嘉熙橋、天柱橋,為石砌5孔,始建于宋。明代作過兩次大修,因時值春夏,該處屬郊外,山花爛漫,故更名花橋。
  1949年前,石橋部分橋墩下沉,橋欄崩塌。1965年整修後, 橋全長13466,由水、旱兩段組成。水橋寬694大拱, 拱圈倒映水面,狀如滿月,有花橋虹影美譽。旱橋寬5.3 7小拱,水橋上建有風雨長廊。
  于花橋觀景,山光水色,幽雅綺麗,讓人心曠神怡。然而最引人注目的,還是觀月,有月看水中映月,無月看橋孔影月。四孔臨水,圓月可數,正是: 花橋常有月,慧眼數團圓。(摘自網路)




花橋相去不遠的~龍隱洞和龍隱岩有許多歷代的石刻碑文,


統稱桂海碑林


龍隱洞↓


龍隱巖↓


海碑林 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在桂林市區七星公園月牙山瑤光峰南麓,由龍隱洞、龍隱岩兩處石刻組成。此處壁無完石,碑刻如林。共有石刻220余方,內容涉及政治、經濟、軍事、文化、民族關係等。形式有詩詞、曲賦、銘文、對聯、圖像等。書體楷、草、隸、篆俱全。年代最早的,是唐昭宗乾甯元年(894)張浚、劉崇龜的《杜鵑花唱和詩》。宋碑有130多方,著名的《元佑黨藉》碑,反映北宋末年統治階級的內部鬥爭,是國內現存唯一完整的一塊,史料價值很高。《平蠻三將題名》碑,記錄了宋朝狄青、餘靖平定儂智高反抗朝廷的史實。梅摯的《龍圖梅公瘴說》,尖銳指出當世民怨神怒之源,在仕宦群中普遍存在的五瘴,而仕者或不自知,乃歸咎於土瘴,不亦謬乎!郭沫若讀後,贊為梅公瘴說警人心。石曼卿(延年)《餞葉道卿題》28字,筆法堅勁,是傳世稀品。米芾、程節《贈、答詩》,朱唏顏、章峴、方信孺以及明人周進隆、清人謝啟昆的題詩,都有較高藝術水準。清康熙四年(1665)所刻陽線觀音像,線條精細,面容豐滿,髻堆上有三個小頭像,額間有一隻小眼睛,嘴唇上還有兩撇鬍鬚,形象十分奇特。清人所書字,糅書、畫為一體,匠心獨具,頗有欣賞價值。龍隱岩左側現已增建碑閣,展出歷代文化名人歌詠桂林山水的詩詞曲賦以及題榜、銘記的碑刻和拓片。。(摘自網路)


這幅觀音自畫像,是以陽刻手法刻出,在一般的岩刻碑文中,算是較特別的一幅。


駱駝山,導遊說:


「到了桂林沒拍到駱駝山和象鼻山,就不算來到桂林!」


兩江四湖 杉湖上金銀雙塔


不用介紹了吧~桂林的地標~象鼻山!原以為會在某個郊區,卻原來就在桂林的市區裡,從第一天到桂林起,都已不知在它前面來回多少趟了~


堯山是桂林群峰中唯一的土山,


也是最高的山標高909公尺


上下堯山需搭這種索道,沒遮沒掩的,膽小或有懼高症的人只能端坐、目不斜視,大氣也不敢喘....


堯山上的氣候,聽說常是這樣,煙雨朦朧


兩江四湖是桂林的環城水系,經過一番整頓後,現在已成了桂林的旅遊景點,


白天看到的金銀雙塔,夜裡就是日月雙塔了~


這正是我到桂林看到的第一個印象,兩江四湖和象鼻山一樣都在桂林市區裡。

桂林的兩江是指~灕江、桃花江


四湖是~木龍湖、桂湖、榕湖、杉湖。


搭船夜遊兩江四湖,觀賞沿岸各區不同主題的景色,


和幾座造型獨特的大橋,還是滿植得的。





桂林為了彰顯桂林山水,建築物的高度都是有管制的,


這家漓江瀑布大飯店是桂林最高的建築物12樓,


號稱瀑布大飯店,當然就有瀑布囉,


據說每放一次水耗資兩萬塊的人民幣,


所以,並不是常常有瀑布可以看的~


這天是我們將離開桂林的周日晚上,


八點,遊完兩江四湖後,


下船趕過來看瀑布(很近,就在附近)


算是為桂林之旅劃下句點。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lly 的頭像
    Sally

    空間

    Sal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