趁著寒流來襲之前,再度做了些臘肉,
隨興的的人,做事向來一鼓作氣,
買肉、醃漬、曝晒,
剛好趕在寒流來前做好。
動手期間,全心投入,心無旁貸,
等到收成,裹妥放進冰箱後,
才想到~都沒拍照記錄!
有一年的年尾,
老爹特地到我家,跟我上市場,買五花肉!
囑咐肉不能切得太厚,也不能太瘦,
大概一條五花肉要?兩重。
我從來記不住數字,待至後來自己做臘肉時,
只能跟肉販說五花肉,能切多窄就多窄。
大概2.5公分 左右吧?!
過厚的肉片,不容易入味,
太薄的肉片曬太陽很容易變肉乾,太硬口感也不好。
老爹教我做的廣式臘肉,
需要~
鹽、冰糖、醬油、高梁酒,
就這樣,沒有多餘的添加物。
鹽要用炒菜鍋乾炒到有點焦色,
五花肉要用熱水燙過後晾乾,
然後找隻大鍋或桶子
把肉、鹽、冰糖、醬油、高梁酒,全部裝進去,
準備一雙橡膠手套,一天翻它幾次,
如此泡上三天,就可以曬太陽了。
好天氣的話,曬上兩天就大功告成,
曬臘肉最怕碰到陰天,有時會前功盡棄。
所以想做臘肉,一定得先看氣象預報!
佐料的多寡原是有比例的,
現在市面上,醬油品牌鹹度不一,
各人口味也不盡然相同,
我是憑感覺,反正就是~自作自受,
偶爾送幾條給較知心的親朋好友,
他們不嫌棄,來年有做當然會再給。
小姐姑媽,多年前送她幾條臘肉,她嫌太肥,希望我能做瘦肉多的臘肉,甚至還指定要臘腸!
她家吃我做的臘肉,就那一回,沒再下回了。
我曾試過用里肌肉做臘肉,
結論是~切小丁炒飯倒是不錯!
廣式臘肉,適合用蒸的,蒸過再切薄片,就能上桌。
煮飯時切一段放在米裡一道蒸煮,
煮出來的飯,就是茶樓賣的~臘味飯,
整鍋飯都有臘味香。
習性不同,當然也有人不喜歡煮好的白飯有顏色~
那就切薄片用蒜苗爆炒也行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