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謝東閔當副總統時,
客廳當工廠的口號,成了當時社會寫照,
幾乎所有家庭主婦忙完家事之餘,都會接些小加工在家裡拼經濟,
在被動下,做完功課的小孩也要幫著做加工~
家裡做過的加工的工作從眾所皆知的塑膠花到糊火柴盒、毛線手套的縮邊、毛衣上縫花朵,編吊飾……..不勝枚舉。
最近小嘉上了一門課,結業的專題是介紹竹編盤子,
這又讓我回想當年…
竹編盤子,首先就是將麻竹裁製長方型薄片,然後將竹子薄片編織成方型或長方型,編織的方式並不難,一把釘書機、手腳並用,編織的竹片中,不能有太大的空隙,一定要密實。這就是廠家委外加工的部分。
廠家收集編織後的竹編,還要經過幾道程序後,成品才算完成,
這種產品當時大都是外銷,
可是美中不足的是這種製品不耐高溫,只能當水果盤之類的器皿,
後來壓克力等之類的產品現世,竹編盤子終於式微!
我覺得有代表性的產品,不應該就此沒落,
許多地方不是有那種教學,『讓客人親手製作陶藝作品』以此做作範本,竹盤不一定就只是竹盤,還有很多發揮的空間!
當然,除了竹編盤子之外,還有許多當年帶動經濟的工業,如今都已走入歷史,火柴盒,現在幾乎也沒人用了,美容院裡熱燙的~粉紅色藥包袋,在我手下糊過好幾千幾萬個.............。
客廳工廠的年代,犧牲了許多~愛玩的童年時光,確帶動台灣的經濟起飛~
回首從前,一家人或鄰居們聚集,邊話家常,兩手不歇,賺取微薄的酬勞,
那時,沒有甚麼高檔的名牌,沒有房貸、卡奴這些名詞,日子清苦,卻很安逸!
***照片來源 ~小嘉提供
全站熱搜